【学院话乡村振兴】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乡村振兴案例之十三——胜利村搭建“悬崖村”致富“天梯”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1 15:29:21

本期栏目为大家呈现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胜利村通过易地搬迁挪穷窝、因地制宜建新寨、示范带动强企业三种途径实现乡村的快速发展的真实案例。望大家通过分析胜利村的工作模式获取有益的启示与可供借鉴的方法。  

案例:  

四川乐山市金口河区永和镇永和镇胜利村地处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腹地,为乐山市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州甘洛县三县区交界处,成昆铁路、省道306线穿境而过。全村幅员面积42平方公里,村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25度以上的坡地占幅员面积的99%以上,海拔高度差达2000米。全村辖7个生产组,总人口126户498人。过去6个村民小组91户村民分散居住在海拔2000多米的峡谷山巅。在这个远近闻名的“悬崖村”,村民生活必需品、农资等只能靠肩挑背扛,出行单程耗时在3-4小时以上,绝壁之上道路艰险,生产生活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一、做法及成效  

为彻底改变胜利村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落后面貌,永和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胜利村两委真抓实干,用绣花的精神绘制发展蓝图。抢机遇、快发展、真作为、稳扎稳打每一步,真正做到路子对、措施实,效果好。  

搬得出---易地搬迁挪穷窝。从2004年开始,通过高山移民扶贫工程、少数民族住房改造、小凉山综合扶贫新村建设工程等政策,投入资金500余万元,将长期生活在山上的72户村民相继集中搬迁到大渡河谷的“道林子”村庄。移民易地搬迁,改变了群众下山赶集一直以来“天没亮出发,天黑才回家”的“两头黑”现状;兴建“希望小学”和村卫生室,解决了村民子女就学难和群众就医难的问题,都从根本上改善了高山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目前,村里拥160平方米的村“两委”活动室、教育培训中心(农民夜校)、文化体育中心(农家书屋)、卫生计生中心、综治调解中心、便民服务代办点、脱贫攻坚指挥中心(村扶贫室)的“1+7”综合服务场所,有“一村一幼”一所,入园儿童12名。  

稳得住---因地制宜建新寨。2010年,在“小凉山综合扶贫新村建设项目”实施中,以新村建设为重点和载体,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融入山地文化元素,对该村进行搬迁新建和风貌改造。投入资金310余万元,完成农户住房风貌改造44户,完成农网改造5000余米,完成街道亮化1000余平方米,完成草坪绿化亮化工程2000平方米。经过民居风貌改造和街道绿化亮化,进一步完善电信光缆、电视光纤、污水管道、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将胜利村改造升级为一个集峡谷地质游、山地文化体验游、生态游、休闲游、民族风情游为一体的旅游新村。2010年6月,该村成功入选“四川省2010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  

能致富---示范带动强产业。立足地域特点,实施“扶贫+产业发展”,走“农旅一体”创意兴村发展之路,立志鼓足群众的“钱袋子”,把胜利村打造成旅客的度假园。打造“生态农业”:一方面,统筹谋划,大力推动生态、绿色、安全的特色农业发展,加快”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了重楼种植协会、老鹰茶种植协会、金口大峡谷旅游发展协会,发展贫困户有能力经营的产业项目,抓好了3000亩老鹰茶基地建设,2017年,全村干茶产量达12吨,产值达到80万元,人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抓好300亩花椒基地建设,年产值30万左右;发展中药材产业,种植重楼约150亩;发展特种养殖业:有大峡谷竹鼠养殖场1个,养殖竹鼠约500余只左右。竹鼠养殖简单,效益可观,种鼠一对在800元左右,成品鼠市场售价300元每只。另一方面,走品牌发展路线,注册了“石帽瓦”老鹰茶、“道林”花椒、“峡谷第一村”等商标,“石帽瓦“老鹰茶和”道林“花椒赢得市场认可,不断振兴区域经济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发展“特色旅游”:依托胜利村地处大峡谷景区,突出抓好旅游规划,发掘胜利村境内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融入成都—峨眉山—金口大峡谷—海螺沟—丽江旅游环线。以“农旅一体”创意兴村,坚持“商旅兴村、劳务富民、产业强村”的发展战略,依托大峡谷自然景观、铁道兵博物馆、洞中火车站等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集自然风光、田园野趣、生态环境、农家生活、文化特色为一体的世外桃源,成功打造了天天乐农家乐、一线天农家乐等具有一定规模深受外来顾客喜爱的乡村农家乐。2012年投入资金25万元,硬化3公里丁木沟“山地文化体验游”道路;2016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0万元。目前,又争取项目资金800余万元,新建成了陈二屋基景观平台、打通了村庄步行环线,修建了枕木栈道。  

(来源:2017年12月6日人民网-宁夏频道)  

启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胜利村的今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党委政府抢抓每一次发展机遇,以“建好党组织、住上好房子、养成好习惯、过上好日子”为总体目标,通过党建工作来引领综合扶贫开发,以增加群众幸福感为落脚点,让村民走上了全面小康的道路。  

一、筑牢根基,发挥组织活力  

胜利党支部把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目标细化为“最美班子、最美阵地、最美行为、最美心灵、最美口碑”具体内容,加强示范带动、规范组织运行、开展志愿服务,以组织活力增强发展活力。把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采取“支委带党员、党员带农户”模式,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带动农户发展老鹰茶3000亩、花椒300亩、重楼150亩。开展“夜学、夜谈、夜访”制度,宣政策、话家常,解民困、谋发展。将每月6日定为“贫困户交流日”,深入开展“农民夜校”“干部夜谈”“村民说事”活动,组织驻村帮扶“五个一”力量、镇村组干部、贫困户开展感恩教育,激发贫困户和群众的发展脱贫内生动力。通过“村民说事”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对重大事项采取“四议两公开”民主讨论议定,规范村务公开,完善村务档案,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党员中广泛开展“党员联系户”活动,实行“党员奉献积分”星级管理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队伍向心力。稳步推进“党员亮身、党员户亮牌、党员奉献积分”党性升温系列活动,进一步唤醒党员意识,增强党性修养。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政策宣传、义务投工投劳、新寨村容整治、邻里纠纷调解和“1+1”结对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实际行动赢取群众信任。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发挥。胜利村被评为“金口河区2016年度服务型党组织”。  

二、因地制宜创特色  

科学制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并身体力行的加以实践,是增强基层党组织影响力的重要手段。镇村两级党委积极谋划促发展,结合胜利村高坡陡实际,按照“产业拉动、龙头带动”的思路,大力发展老鹰茶、花椒等特色农产业;结合胜利村天然地貌,发展特色旅游。  

三、以群众幸福感为落脚点  

一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着力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通过移民搬迁、扶贫新村、彝新新寨、特色小镇等项目建设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实施,不断完善胜利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让“悬崖村”的群众居住、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搬出了幸福生活。  

二是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保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通过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护根行动等活动,结合永和镇“村民说事”,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四位一体”的新型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将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住房、养老、医疗、教育等惠民政策落实到群众身上,民生有保障,群众幸福指数也提升了。  

三是以感恩教育为重点,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将每月6日定为“贫困户交流日”,深入开展“农民夜校”“干部夜谈”“村民说事”活动,组织驻村帮扶“五个一”力量、镇村组干部、党员、贫困户进行政策宣讲、感恩教育。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听一个老故事、学一门技术活、上一堂感恩课、写一句脱贫话,通过“三比三看”(比过去看现在、比幸福看未来、比村风看村貌),让群众知道恩从何来、明白恩在何处、常怀感恩之心。  

四是以实现“好习惯、好风气”为目标,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胜利村依靠集体积累,狠抓彝家新寨后续管理工作,每年出资8000余元,每月对77户农户卫生保洁进行打分评比,评选出“最美”农户3家,并通过张贴“最美”农户名单和物资奖励进行表扬。在文化阵地、农家书屋等设施齐全的基础上,每年投入资金3000余元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通过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和不断开展经常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使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看书、比赛、参加文艺活动的人多了,学习种植、养殖技术的人多了,村里的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多了,参加打架、斗殴的人少了,违法犯罪的人少了,全村上下呈现出社会治安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濮阳市网络辟谣平台 Email:pyczsxyxcb@163.com 豫ICP备19016039号-1 濮阳网技术支持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隐私版权